從曼谷的Devcon回來,也一週了,感觸頗多。
這次的以太坊開發者大會既有主會場的“技術深水區”,也有分會場和邊會的“大聯歡”,再加上曼谷的異域風情, I LOVE CRYPTO。
我剛進場的時候,就聽到了隱隱約約的Songbo音樂,讓人迴歸內心的平靜,這種安排實在貼心,尤其是對技術者而言,爲一天的技術腦力激盪做了個緩衝。
當然,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Justin Drake的“Beam Chain”提案。這個被戲稱爲“以太坊3.0”的升級藍圖,勾勒了以太坊未來邁向ZK時代的宏偉願景。降低質押門檻、加快區塊時間、後量子安全……這些聽起來都好,但也讓人隱隱覺得距離實現還有些遙遠。
有趣的是,在 Drake 講話期間,ETH並沒有Crypto常見的重大更新帶來的市場興奮,反而出現了下跌,下跌約 3%-5% ,隨後回升。
在分享結束後,我跟身邊的朋友聊了聊,大家普遍對這個提案並不期待期待。畢竟,過於複雜的設計可能讓普通用戶的參與門檻進一步提高,與此同時比起ETH需要進一步的技術更新,大家更期待能有一些結合市場和運營的打法。
如果說Solana BreakPoint像是一場高效的“創投大賽”,Devcon更像是一場綜合性的開發者節日。
走進主會場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專爲開發者設置的放鬆區域:睡眠區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牀鋪,供大家小憩和呼呼大睡;按摩區提供專業放鬆服務,讓與會者在密集的技術討論中有了片刻喘息;還有專門佈置的安靜休息區,供人短暫放空思緒,恢復精力。
相比之下,BreakPoint的會場更注重資本與項目方的連接和展示,不斷向外界輸出solana的能量。會場裏的大大小小的屏幕不停滾動着項目,展位區被精心裝飾成各家項目方的展示秀場。雖然資源密集、活動豐富,亮點多多,但這種高壓、高效率的氛圍,顯然更適合投資人與項目方對接,而不是開發者尋找靈感或放鬆。
在Devcon的隨機採訪中,我們發現,許多開發者感慨,久拖未決的項目終於在這裏找到了新的思路。某位開發者向我提到,他的團隊從一筆小型資助中獲得了新生,“它不多,但正是我們需要的”。
在BreakPoint,活動節奏更像是“全速推進”,項目與資本緊密對接,據傳還有每個founder只能講5min的限制。而在Devcon,早晨10點的輕鬆音樂環節、悠閒舒適的休息區,都體現了一種更放鬆的氛圍,彷彿提醒大家,Web3不只有炒幣,還有文化和信仰。
值得一提的是,ETH的展位區,是要ETH團隊認可的項目才會給到的,並不是贊助獲得的方式,所以能看到不少專門屬於社區的展位。我第二天剛進去的時候剛好看到非洲的小夥伴們組團包大巴前往Devcon,還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樣子。
相比Devcon本身,邊會的氛圍也顯得也不太一樣。
從針對於各個賽道的各種Night(DevRel night / Defi night)到完全Chill的人妖表演和蹦迪喝酒;能看到又是一波大家齊聚一堂的畫面。
當然,由於devcon的開發者屬性,能看到很多項目也舉辦了黑客鬆,其中最大的ethglobal,開發者們反饋都非常好,ethglobal設有專門的導師區,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隨時解答問題,甚至幫忙梳理開發方向。
邊會的質量和參與人數都比之前更高上不少。看着大家聚在一起討論、分享、甚至爭論,我感受到從牛市以來的各種生態的生命力依然強勁。
在和許多與會者訪談時發現,以太坊的成熟性和全球化特徵讓這次Devcon顯得更有“老大哥”氣質,大家都很喜歡這種會議形式,但是對於ETH本身,卻是另外一種態度,也暴露了一些問題。
當社區規模擴大後,資源分配和利益博弈變得復雜。有朋友提到,早期以太坊的社區是自發形成秩序的,但如今,隨着基金會資金的管理和分配,內部的不滿情緒也逐漸顯現。比如資金如何使用,如何平衡社區獨立性與“對齊需求”,這些問題都成了討論的焦點。
儘管如此,大家對於以太坊的期待依然是積極的。有朋友指出,開發者和項目方的創新方向仍然以以太坊爲核心,尤其是在應用場景的探索上,尤其是在Base鏈上。這種期待超越了K線的波動,更多是一種長期的技術信任。相比之下,Solana和Sui的討論更多集中在MEME和短期Alpha機會上。
雖然內部有矛盾和混亂,但以太坊的行業號召力依然巨大。Devcon的邊會質量提升,參與者的多樣性增加,這些都證明了以太坊生態的強大生命力。